多囊肾是遗传性疾病,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前者俗称成人型多囊肾,后者俗称婴儿型多囊肾,我们常见的是第一种。此病的治疗方法目前有三种情况。其一,手术治疗:因为多囊肾这个病种人类发现比较晚,到目前为止不过百年,而人类对此病治疗方面的探索更晚,大约半个世纪前英美医学家最先采用开放性手术,即去顶减压术,来治疗,由于手术客观性的造成了肾实质的损伤,且没有被去顶的囊肿又会比从前更快的速度长大,反而造成了“还不如不手术”的状态,所以此手术被迫搁置,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B超等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此项手术才又逐步应用于临床,加之此后出现的腹腔镜微创术的应用也逐步增多,尽管人们都在为这项手术的安全性做努力,但到日前为止仍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从临床上观察,做了手术之后,很多人不过多久,囊肿就又会长大,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做了手术之后肾功能反而下降,发生肾功能不全直至尿毒症,从而危及生命。其二,消极等待:西方学者对于多囊肾的药物治疗也在作不懈努力,他们做了大量的药物实验,但至今仍没有找到有效治疗多囊肾的药物,因此,很多病人去医院看多囊肾,医生只能无奈的告诉病人,多囊肾无药可用,出现高血压者开些降压药;出现血尿了进行常规止血;发生感染情况,对症用一些抗感染的药。等到长大了手术,或者透析、肾移植等。因此,病人只能消极等待。据统计,多囊肾病人死亡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存活年限12年左右,且发病年龄越年青预后越差。其三,积极防治; 二因论增生梗阻论科研项目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我们从大量囊肿性肾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各种外部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升华,于是诞生了“二因论”学术思想,这就挣脱了单纯“遗传基因致病论”的束缚,为内消多囊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第二步,以“二因论”结合进一步发现的“增生梗阻理论”,使多囊肾的发病机理从微观得以阐明,并找到了内皮细胞的增生以及由此产生的梗阻是多囊肾形成的关键所在;第三步,遵循经典的中医理论,经过实验室和临床两个方面的反复研究,从各种不同功效的中药中找到了能改变机体内环境抑制囊肿基因的活性,以及消除增生、解除梗阻的中药,再以整体观念通过辩证施治组成了不同的中药方剂,不但能有效控制多囊肾的发展,而且可使小囊肿消除、大囊肿缩小、进而使肿大的肾体积也得以缩小,恢复肾功能,这就是“二因论结合增生梗阻理论”的梯级导流法,从临床观察,病人在严格按照正规治疗使囊肿和肾体积缩小到最小的程度并加以巩固后, 可使病情在较长时间(平均6-8年)内不再发展,从而健康地生活。二因论的专家们提示,此种治疗方法,在肾功能正常时,也就是在多囊肾的第一期和第二期是治疗的黄金阶段,一般情况下都能达到以上的治疗目的;而此病的第三期和第四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步恶化,治疗起来难度也相应地逐步增加,因此千万不要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